鸡猜成语 涨姿势丨年夜饭的“鸡鱼羊”,竟有这样的传奇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既有丰盛的年夜饭,也有各种聚餐,恐怕胖的不只是三斤吧!除夕之夜,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年夜饭,是过年的传统。年夜饭是传统,是习俗,也是一种文化。而年夜饭吃什么,也是有讲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而多样。你可知道,经常出现在年夜饭中的“鸡鱼羊”,可不是泛泛之辈,成语早就就记载了它们的传奇故事,它们的历史,可能比年夜饭的传统还要久远。
嫁鸡随鸡
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
—— 欧阳修《代鸠妇言》
智慧之源
有一种说法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由“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谐音讹化而来的。“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意思是说,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跟随他生活一辈子。后来,这个俗语慢慢转换了语音而成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用来比喻女子出嫁以后,不论丈夫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出色还是平庸,都要安于所遇。
也有人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由“嫁稀随稀,嫁叟随叟”谐音讹化而来的,“稀”与“叟”相对,分别指“少年”和“老人”,从词语的对仗工整方面看,比“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更为合理。
关于“嫁乞随乞,嫁叟随叟”,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个杨员外,他有一个女儿名叫杨秀英。杨员外家大业大、有钱有势,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他常说:“诸事由人不由命。”不料,女儿杨秀英偏偏与父亲唱起了反调,她说:“爹爹说得不对,应该是诸事由命不由人。”杨员外听了女儿的话很生气地说:“万事由命?!那好,明天我就把你嫁给街上的乞丐。” 杨秀英说:“您随便把我嫁给谁都行,我是嫁给乞丐就跟着乞丐,嫁给老头就跟着老头。反正命摆在这里,嫁给谁都是一样的。”第二天,正在气头上的杨员外果真把女儿嫁给了街上一个姓王的乞丐。杨秀英也乖乖出嫁了。夫妻二人虽然贫穷,但是夫唱妇随,感情十分融洽。他们还生了两个儿子,取名叫“金梁”和“玉柱”。后来,据说那个姓王的乞丐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芳的儿子,他们夫妇二人被赵德芳接进京城,从此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当然,这个故事史书上并没有正式的记载,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智慧解码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也常被人挂在嘴边。凡这个成语出现的场合,多半是被用于表达安于现状、百般无奈的心态。它已经从最初用于描述旧时代女子三从四德、逆来顺受的处境,延伸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比如选错了专业,比如谋求新的发展又摆脱不了旧有的桎梏,比如很想破旧立新但又对未知领域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这个成语都会从当事人或是周边的人口中冒出来,成为逃避新选择、退守旧营垒的托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嫁定终身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如果你不满意现状,可以选择“再嫁”,这不但适用于婚姻,也适用于任何经过认真思考、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人做出新的判断和决策。人们不必再拘泥于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消极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当代女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
智慧语林
“嫁鸡随鸡”与“夫唱妇随”是一组近义词,“夫唱妇随”出自《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倡,妇者随。”句中原为“倡”,意思是“倡导,主张”,这个成语原指封建社会时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后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写作“夫唱妇随”,在使用时可以与“形影不离”“琴瑟和鸣”连用。
“嫁鸡随鸡”表现出来的是对婚姻的始终如一,与比喻感情不专一的“朝秦暮楚”“朝东暮西”等词意思相反。但源自封建时期的“嫁鸡随鸡”一词,语意中多少包含了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中女性的附属地位鸡猜成语,因而有时使用“嫁鸡随鸡”一词带有某种程度的无奈的情绪。这与表现夫妻和睦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等成语是有一定区别的。
得鱼忘筌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庄子》
智慧之源
“得鱼忘筌”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庄子通过“得鱼忘筌”的譬喻来讲明“得意忘言”的道理:一个渔夫来到河边捕鱼,他将捕鱼用的筌(一种竹器)放置在水中,很快便捕到了鱼,他高兴地将鱼取出来带回家。回家后,他只顾向妻子吹嘘自己的功劳,可当妻子问他捕鱼用的筌在哪里的时候,渔夫这才想起筌还被扔在河边忘记拿回来了。
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竹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竹筌;捕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捕兔网;言语是用来传达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在庄子看来,“筌”“蹄”“言”都是工具,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鱼”“兔”和“意”,只要达到了目的,这些工具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自然也就可以被丢掉。已经领会了精神实质,即得到了“意”,那么,“言”也就可以被忘掉了。这便是庄子所认为的“言”与“意”之间的关系。这段话中最精妙之处是结尾一句话:“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忘言之人”就是指已经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与这样的人自然也就无须再用语言来交谈了,因为最精深的道理是不可言说的,这与老庄“大道无言”的思想也是契合的。
随着时间推移,“得鱼忘筌”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我们今天使用这个成语,经常用来比喻成功以后就忘掉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或条件,也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含有贬义。
智慧解码
目标是什么,目的在哪里,可以借助什么手段,以什么为依托依靠,需要经历什么过程,这是成熟的人头脑里始终要清楚的。但冷眼观世,发现许多人往往颠倒了本末。
人生本来应该是一个寻找意义的快乐旅程,但是有人把升学、考级、升官、发财当成了目的,结果天天奔忙,反而无暇欣赏一路的好风景。从这个角度上说,“得鱼忘筌”实在是个褒义词。既然目的在“鱼”,忘记了捕鱼的“筌”又何妨?总比把“筌”视若珍宝,供奉起来,不肯用来捕鱼要好得多,因为那样恐怕就是“宝筌忘渔”了。常常看到家长逼着孩子天天学外语,其他的如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社会能力反而都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不予重视。他们不知道语言不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一个空壳人,没有交流的内容,有交流工具又有何用?这就是鱼、筌颠倒的典型。
当然,世上的事情绝对不是如此简单。得了鱼,捕鱼的筌最好还是不要丢掉。就像一个商人,靠勤奋节俭、童叟无欺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是当他发达之后,为了获得超常规利润,搞跨越式扩张,丢掉了稳扎稳打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逐渐失去了人心,也就失去了市场,最终的结果是商业帝国大厦的坍塌。这是把“利”当成了“鱼”,把“义”当成了“筌”,利、义颠倒,结果自然是“义”失“利”走,两手空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 傅秋爽
智慧语林
“得鱼忘筌”一词中的“筌”是指“捕鱼的竹器”,所以是竹字头,不要写作“荃”。“得鱼忘筌”的近义词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鸟尽弓藏”等。“过河拆桥”“卸磨杀驴”都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这两个成语常用于口头,比较通俗。“鸟尽弓藏”指打完鸟后就把弓藏起来,常用于书面,比较文雅含蓄。
与“得鱼忘筌”意思相反的成语有“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出自西汉刘向《说苑•复恩》。故事讲的是晋国正卿赵盾有一次在首阳山打猎,他看见一个人饿得快要死了,便将食物送给他吃。那饿汉将食物留下一半,赵盾很疑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饿汉说:“我离家三年了,不知家中母亲是否还活着。现在离我家很近了,我准备把食物带回家给母亲吃。”赵盾很感动,便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晋灵公想杀赵盾,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盾得以脱险。原来这个武士就是当年接受赵盾救助的那个饿汉。
“饮水思源”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饮其流者怀其源。”意思是喝水时想到水源,用来比喻不忘本。
歧路亡羊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列子》
智慧之源
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杨子。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家里丢失了一只羊,邻居发动村子里的乡亲们帮忙出去寻找,还来请杨子的童仆也一同去找羊。杨子看到成群结队的人都出去找羊感到很奇怪,他向邻人问道:“你家里只不过丢失了一只羊而已,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回答说:“因为村子里的岔路实在是太多了。”杨子听了,便让自己家的童仆也一起帮忙寻找。
找羊的人过了很久才回来,杨子问邻居说:“你的羊找到了吗?”邻居很沮丧地说:“没有找到,还是让它逃走了。”杨子接着问:“这么多人一起寻找,怎么还是会让羊跑掉呢?”邻居回答道:“岔路太多了,而且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根本不知道该从哪条路去追,只好放弃了。”听了邻居的话,杨子沉默了,他十分难过,很长时间都不说话。学生们看到老师的样子感到非常疑惑,于是一位学生向杨子问道:“先生,丢失的那只羊值不了多少钱,况且那羊又不是您的,您为什么这么难过呢?”杨子并没有回答,这令学生们更加不解。
后来,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知道了这件事,他对杨子说:“我听说有兄弟三人向一位老师学习关于仁义的学问,当他们学成归来之后,他们的父亲问他们对仁义的理解,三个兄弟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杨子说:“从前有一个熟知水性的人,他擅长泅渡,他划船摆渡的收入能养活上百人,于是许多人找他学习泅渡,但其中的许多人都溺水死了,同样的情况下,获利与受害却截然相反,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心都子回答说:“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人们之所以找不到羊是因为大道上的岔路太多了。而对于求学的人来讲,同样的学习内容也会因为人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形成不同的结果。只有回到相同的根本上,才不会迷失方向。同时鸡猜成语,学习如果找不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就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也会糊里糊涂而一事无成的。”
心都子的回答正好契合了杨子的心意,而杨子从“歧路亡羊”这件事中所体悟出来的关于治学的道理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歧路亡羊”从字面上看是说有很多岔路,所以丢失了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走入歧途。
智慧解码
在现实生活中,歧路亡羊的事情简直随处可见。比如,说某地的人们普遍长寿,于是研究人家吃什么,哦,发现他们就吃玉米、红薯、青菜,然后所谓的专家就撰文说玉米、红薯、青菜是他们长寿的法宝。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他们的基因、文化、心态、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恐怕都是长寿的正因或者反因。只学人家的饮食,而不学人家朴实的生活、勤快的劳作、怡然坦然的心境、无争的美德,如何就能像人家一样长寿呢?
所以,凡事不能照猫画虎,而要理清思路,找对方向,做出正确判断,才能有的放矢,努力才会有效果。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傅秋爽
智慧语林
“歧路亡羊”一词中的“歧”不要写成“岐”,“亡”是“丢失”的意思,不要理解为“死亡”。“歧路亡羊”也作“多歧亡羊”。
“歧路亡羊”的近义词是“误入歧途”,意思是说受迷惑而走到岔路上鸡猜成语,用来比喻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歧路亡羊”也可以用来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与“泛而不专”意思相近。
带有“亡羊”二字的成语还有“亡羊补牢”“亡羊得牛”等,要注意区分词义,以免发生混淆。“亡羊补牢”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看见兔子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丢失了就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用来比喻出了差错以后及时设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遭受损失。“亡羊得牛”出自《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更多成语智慧,请关注《中国成语大会•我的智慧成语世界》。
《中国成语大会•我的智慧成语世界》
◆央视热播《中国成语大会》栏目官方授权图书。
◆郦波、蒙曼、毕淑敏、张一清、傅秋爽等知名学者妙语点评,全新角度解读成语中的中国智慧。
◆全方位、多角度感知成语的文化读本,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成语密码,迅速变身成语达人。
◆《中国成语大会》明星选手出题,疯狂猜成语,和成语词霸PK。
关于本书
本系列图书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栏目官方独家授权,所选成语均来自“中国成语大会”词库。每本书按日常生活、读书学习、为人处世、道德修养、财富与管理、机智谋略等六大智慧主题编排,让古老的成语智慧点亮青少年今天的生活……成语智慧——民族智慧,历久弥新。
书中每个成语从知识、文化、应用三个角度切入:“智慧之源”考证成语典故、来龙去脉;“智慧解码”由专家独辟蹊径,妙语点评;“智慧语林”,举一反三,诠释近义、反义成语,并作易错提示,构建智慧谱系。
每本书附有《中国成语大会》十六强选手精心编写的趣味成语谜题,让读者在体验成语魅力的同时,感悟古老成语的温度与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