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打一成语 双鸭山之梗 -- 哏 or Bug?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哏打一成语 双鸭山之梗 -- 哏 or Bug?

吃饭,嚼菜。嚼着嚼着,突然停住,很不雅地用食拇两指从嘴里拽出一根东西。这东西叫梗,菜梗。

文艺作品里的“梗”,解释多元。有人认为是南方人哏、梗不分,想说“哏”,笑点,写成了“梗”。有人认为是gag的音译。

我觉得,完全可以根据“梗”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哏是笑点,虽然往往出其不意(这是幽默的“有效成分”,提前知道就不好笑了),但它强调的是逗笑性质。

但梗不同,梗的范围更广,既包括gags and ,也包括跟文脉格格不入,很突兀,让人听了/读了/看了吓一跳、瞳孔放大的内容,不一定逗笑。They are /, or , and .

把梗用好了,可以化平凡为非凡。

例如:双鸭山大学,据作者说,就是他故意埋设的一个梗。

有了这个梗,这本书,起码是这本书里的这句话,出名了。

再例如, 的代表作 You’re ,讲的是一个单相思的故事,歌词开头平铺直叙:

My life is

My love is pure

I saw an

Of that I'm sure

She at me on the

She was with man

But I won't lose no on that

' I've got a plan

You're

You're

You're , it's true

I saw your face in a

And I don't know what to do

' I'll be with you

有点《传奇》的味道吧?在地铁人海中,在wet 的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茶饭不思,情绪起伏,真幻交织。

然后,他又唱道:

Yes, she my eye

As we on by

依然平淡无奇……

再然后,梗来了:

She see from my face that I was

’ high

!这个梗一出,颠覆了全曲的意境,让第一次听这首歌的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效果嘛,好极了!

后来,又录制了“洁版”MTV,把’ high改为’ high,按下不表。有兴趣的戳这里哏打一成语,听听洁版的效果:

又如冯唐译《飞鸟集》。如果从翻译技巧和翻译艺术的角度,将泰戈尔的诗译到极致,又能怎样?郑振铎大师的地位早已确立,冯唐只是客串一下,翻译泰戈尔的名气难以超越郑老,即便在质量上超越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关注,同行的掌声恐怕也是稀稀落落的,文人相轻嘛,哪怕他们心里是服你的。

不如耍一耍,自己嗨完了,再看众人的反应。 to , to lose.

于是,他在译本中写下这样的“诗句”: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

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将原诗中不存在的意象--“裤裆”、“舌吻”,强塞进去,便有了“梗”,这个梗是他故意埋设的,“作梗”也。你因为这个而骂他,那你就上当了。他用这个梗,引诱你跌进他早已挖好的坑,掉下去才发现哏打一成语,恭候你的是这个:

不信你看,冯唐本来就没“翻译”那首诗,而是假译诗之名,自赋艳诗 -- a - on a .

原诗说:

The puts off its mask of to its .

It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

仅以第一行为例。世界的“大”,是面具,戴上了,世界就大,摘掉了,世界就小。而“大千世界”是的名字,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单元,构成此句的主语,冯唐这样写,是因为谓语“解开”和宾语“裤裆”之间,不能再塞进“大”字,变成“大大的裤裆”,不妥,只能把“大”字挪到前面,修饰“世界”,并很不讲究地套用了“大千世界”这个成语。所以这个“译本”并没有准确对应原作。既然冯唐不可能连这一点都不懂,那一定是明知故犯。

以上三例说明,这样的“梗”,是创作者故意嵌入的bug,打破节奏、扰乱惯性、颠覆期望。

这样的“梗”哏打一成语,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在我们自己的行为里,俯拾皆是。后现代艺术就更不用说了,无“梗”不成。

有时,“梗”不必示人,自娱可也。例如音乐神童莫扎特,私下里对屎尿屁兴趣极为浓厚,他那亿万人景仰的丰碑,背后居然镶着这么一个大大的、黄褐色的bug,令心理学家大喜过望,他们各显神通,献出各种理论,细细剖析他的人格。

莫扎特很冯唐,这些很荒唐。

~ ~ ~ ~ ~ ~ ~ ~

冯唐写出宇宙尺度的艳诗,给了我一个启发:

……

……

(悄悄地问)上帝造人时,祂在程序里是否也故意嵌入了一个bug?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