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描写书信的句子合集三篇
关于书信的典故
古代书信传递的方式有非常多,除了传说中的飞鸽传书,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书信传递方式。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书信的典故,供参考阅读!
关于书信的典故一:青鸟传书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72《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绿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关于书信的典故二:鱼传尺素
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 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关于书信的典故三:烽火传军情
1994年11月7日,原邮电部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边纸上的文字为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城子烽塞遗址出土的东汉初年《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上的部分内容,再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迹。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四: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古人传递信息的小故事
在上林揣鼎编刮妆钙表水勃惊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揣鼎编刮妆钙表水勃惊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纪,罗马式邮局已经消失,修道院遍布欧洲。修道院之间的通信通过使用称为撀尥祭瓟的羊皮纸卷进行。第一个修道院在纸卷上写上他们的传言,送达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们的传言,从而使纸卷越来越长。例如,传送圣·维落尔修道院院长死讯的纸卷长达【第9句】:5米,宽0.25米。人们称之为修士邮局。
大清邮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他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邮政历史的缩影。
1878年(清光绪四年),烟台“华洋书信馆”在周村设立分馆,是为淄博地区大清邮政 机构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邮局开办。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邮局设立,附 设八陡、西冶街2处代办所,并设信柜5处,有村镇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庄信差2人 ,通莱芜、泰安信差4人。1904年,临淄西关广顺号、卫生堂药店设邮政代办处。翌年 ,桓台设三等邮局,张店、索镇设分局。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设在原张店街里东四街,为商家 代办,办理信件和汇兑业务。时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镇、张店等局隶属济南总局, 博山、临淄、金岭、淄河等局隶属青州总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局”改称“中华邮局”。邮局内部设邮务员、邮务佐、邮差、局役 四级。原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迁至南北街。
1919年1月,临淄中华邮局在临淄城建立,始为三等邮局,翌年10月升为二等邮局, 乡间设辛店、淄河店、孙娄店、西古城4处分柜。1920年8月设立桓台县邮局(三等局 )、张店邮局(三等局,后升为二等)、周村邮局(二等局)、博山邮局(二等局)。桓台 县邮局在北石桥、曹村扒头桥设信柜,属商家代办。
1921年,博山邮局增设村镇巡外邮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庄均设信柜。
1924年,张店中华邮局改为二等二级局,租用民房3间,经营汇票、保价信、平信。南 定亦设邮政局。
1926年,张店邮局迁至原张店二马路(今西一路),并增设包裹邮寄等业务。同时在福 胜里、卫固设置信箱,马尚、卫固分别设立邮寄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31年,辛店分柜升为辛店邮局。
1943年,铁山、卫固、石桥设邮政代办所,后改为邮务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
1945年,张店、南定均为二等乙级邮局。张店邮局配有局长1人,邮务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马尚亦设有邮政代办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华邮局”即被战时邮局接收。
关于书信常用书信套语
古文书信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
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 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 ,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 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 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迭接来示, 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 ,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 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 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正文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
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 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
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
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
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
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
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对尊长:
康安 钧安 崇安 履福 颐安
对女长辈: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
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 岁祺 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
近祺 日祉 时吉 时绥 起居安吉 行止佳胜 工作顺利 台安 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对女性可颂:
淑安 妆安 阃安
对晚辈后生,祝愿:
学业锐进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进步 侍棋 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
阔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
双安 俪安 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
喜安 庆祺
贺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贺生子者:
麟安
对家居者,颂:
潭安 潭祺 潭祉
对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风顺 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
礼安 孝履
问病,祝颂:
早日康复 痊安
对编辑:
编祺 编安
关于友情的书信
“友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尤其是那种至死不渝的友。我们的一切。前些天我们闹了点矛盾,好在天大地大友情最大,我们和好了。珍惜我们的友谊,也希望别人珍惜他们的友谊,珍惜他们有的一切。毕竟,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人生。
说来也是种缘分吧。暑假的时候清理好友,之前玩的'不怎么好的,QQ上基本不聊天的我都清理掉了。说实话,同窗两年,我们的关系也并不那么好,但也不糟。QQ上也只是在对方列表的灰色头像,不会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话。按理说,我是应该删掉了,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删。缘分吧!
初三我们又分到了一班。我庆幸,还好没有删你,不然见面会有多尴尬。新的班级,面对那么多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脸庞就会倍感亲切,很快的,我们的关系好了起来,慢慢的,越来越好,也就开始在乎对方。也许每个人都是,对自己在乎的人的做法总是特别在乎,过于亲近就会过于在乎,过于在乎也就过于敏感。总会有矛盾,我们之间也不例外,前些天因为在乎我们闹了,因为我的无理取闹我们闹的更深了。但是,你有听过一句话么,每个人往往都把最糟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人,觉得我无理取闹,是因为我把你放在我心里了。其实我有低头,只是你不理我,我又能怎样呢?
怪我闹的过火了吧。我明白没有走不完的人,不会有人一直陪你,人生就这么多桌位,有人来就要有人离去,总之你走我愿你安好,你留我陪你终老!
可以哭可以闹但不要离开我。我们要一直一直在一起。
学会珍惜!
关于书信的科普资料
运用书信体形式作文,便于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显得亲切、轻松。借助书信可以叙述事情、介绍事物、发表看法。书信体作文,看似固定单调,实则常中有变,如果能在内容上有所创新,更能显出与众不同。
书信的写法多种多样。从结构上看,有的文章由一封信组成,有的文章则由几封信组成。如一篇反映母爱的作文,先是女儿给母亲的一封信,写的是女儿对母亲某些做法的不理解;然后是母亲回给女儿的一封信,写的是母亲对女儿的解释表白,两封信结合起来,有力地表现了真挚的母女之情。还有的作文把书信形式和别的形式结合起来,比如在一般记叙文中插入书信。
从写信的对象来看,常见的是自己给别人写信,如给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朋友、老师等人写信。有时,因表达需要,还可给古今中外的名人写信,如给诸葛亮写信,探讨用人之道;给美国总统写信,表达和平愿望。还可以用别人的口吻向另外的人写信,如以妈妈的.口吻给儿子写信,以猪八戒的口吻给孙悟空写信。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倾诉心事,剖析灵魂。还可以以别人的口吻给自己写信,间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理解。例如《妈妈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以妈妈的口吻叙述了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出于什么用意,字里行间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可以是人给动物写信。如有篇《致打开创新之门的猫》,是以一个“内疚的人”的口吻写给一只猫的一封信,信中叙述了人们对这只创新之猫的误解,肯定了它的一系列创举,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借创新之名捞个人之利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假如以“珍惜”为话题作文,运用书信体来表达,可以有哪些构思呢?
可以按书信体的常规形式来写,给自己的亲人写信,抒发对亲情的珍惜之情。这类作文要以真情见长,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可以让时间或友情给人写信,诉说人们无情地抛弃了它,告诫人们要珍惜它。这种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别样的效果。
可以分别以老师和父母的口吻给自己写信,从不同角度说明珍惜青春时光的重要性。如果把写信人换成几位历史上的名人,效果也不错,信中适当引用他们关于惜时的名言,既显得知识面广,又有文采。
可以让一岁一枯荣的小草与常青树互相致信,讨论珍惜青春的问题,既显得富有情趣,又饱含人生哲理。